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党风廉政 > 党风廉政 > 廉政文化

清言廉语 | 涓涓不壅,终为江河


来源:昆明市纪委监委  作者:  时间:2025年11月06日  阅读次数:打印】【关闭

“涓涓不壅,终为江河”语出《孔子家语·观周》,寥寥八字,道尽“小与大”“量与质”的辩证之道:小流若不及时堵塞,终将汇聚成奔腾江河;小错若不果断纠治,终将演变为滔天祸患。这不仅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洞察,更是对党员干部行为处事的谆谆告诫。工作生活中,需以“治于微末”的清醒直面细流,以“壅堵于初”的坚决防患未然,做到慎独、慎微、慎初。

防微杜渐,当断于“涓涓”之初。任何质变的发生,都始于量变的积累,而“初”正是量变的起点。慎初,本质上是在量变的起点上“踩刹车”,是对初心使命的忠诚守护。东汉杨震任东莱太守时,面对夜赠黄金者“暮夜无知”的辩解,以“天知、神知、我知、子知”严词拒绝,守住了“慎初”的底线;北宋包拯任端州知州,离任时连当地特产砚台都未曾带走一方,以“不持一砚归”的自律,阻断了欲念滋生的缝隙……这些青史留名的清官廉吏,正是在“第一次”的诱惑面前站稳脚跟,在不起眼的小节上坚守原则,才让涓涓细流始终奔涌在正道。

积弊成患,皆起于“渐染”之失。一些党员干部犯错误、“栽跟头”,往往始于对“逐渐侵蚀、慢慢渗透”的过程缺乏警惕,在不知不觉的“温水煮青蛙”中失守防线。有的从收受一条烟、一瓶酒开始,觉得“人情往来,不足为虑”;有的从接受一次超标准接待、一趟违规旅游起步,认为“小事一桩,无伤大雅”。殊不知,“不矜细行,终累大德”,当“小恩小惠”变成“糖衣炮弹”,“人情往来”沦为“利益输送”,当初的“涓涓细流”便逐渐汇聚成侵蚀党性、败坏风气的“浊浪洪流”。可见,若对初起之微末掉以轻心,对萌芽之隐患放任不管,终将“小洞不补,大洞吃苦”,付出沉重代价。

疏浚有道,贵在于“常壅”之力。治水者深知,江河安澜非一日之功,既需汛期筑堤的果断,更需日常清淤的坚持。党风廉政建设亦是如此,既要雷霆手段查处大案要案,更要常态监督疏浚“细流”。从运用监督执纪“四种形态”,对苗头性、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纠正,到开展经常性警示教育,用“身边事”教育“身边人”;从完善日常监督制度,让党员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,到紧盯“四风”隐形变异问题,严防小问题演变成大祸害……一系列措施不仅展现了“治未病”的政治智慧,还体现了在江河治理中实施的“定期清淤”策略,以及常抓不懈、久久为功的精神,确保每一条“涓涓细流”都能规范运作。

我们党历来重视抓早抓小、防微杜渐。“尽小者大,慎微者著”,党员干部要牢记古训,重小节、重细行、重微末。常怀律己之心,“时时勤拂拭”,牢记“白袍点墨,终不可湔”。常思贪欲之害,“一日三省”,始终保持“如履薄冰、如临深渊”的警醒。常修为政之德,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,严以修身、正心明道,时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。(晋宁区纪委监委  胡凤梅)

上一篇:
下一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