昆明基准地震台原建于黑龙潭植物研究所内。1956年11月8日动工兴建,1957年5月20日竣工,建筑面积为三百八十四平方米。地震仪观测房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地下室,深约8米。五月底架设安装了一套中长周期三分向基式(SK)光记录电流计地震仪,并于6月1日08点31分51秒记录到第一个震中位置为北纬21.5度,东经99.0度,距昆明站533公里的近震(缅甸孟宾地震)。从此,开创了云南使用仪器记录地震的历史。 1970年1月5日通海7.8级地震后,为了增设监测项目,用多学科开展地震预报研究工作,于1971年7月,在原老台的东北方一公里左右修建新台,办公楼为主楼三层附楼二层的U字型格局。监测设备安装在山洞内,办公大楼与山洞门相连。山洞主干道为U字型,长是73米;有六个支洞 ,支洞总长为71米;山洞最深处达47米,覆盖厚度40米左右。支洞设隔离保温门7道,全年仪器洞室温度15.0℃左右,洞温日变幅小于0.1℃,年变幅小于0.5℃,相对湿度在85%左右。山洞摆房、观测室和办公室于1974年9月全部建成。  在昆明基准地震台的基础上,顺应改革,2021年9月正式组建成监测范围更广、监测仪器更多、职能更全面的昆明地震监测中心站,管理范围为昆明市所属县(市、区)辖区和曲靖市除会泽县以外县(市、区)辖区,是一个集监测与科研为一体的多学科、多测项的综合观测站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