昆明基准地震台建成于1957年6月1日,是云南的第一个地震台和唯一的基准地震台,是当时中国科学院建设的全国十二个基准地震台站之一,是云南省地震局地震监测的基层单位。 同时,昆明基准地震台还是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、云南省人民政府科普教育基地,北京大学、中国科技大学、武汉大学、云南大学地球物理专业的教学实验基地。 昆明基准地震台是全球地震台网(GSN)(146个台)、中国地震台网(180)(ECN),云南区域地震台网(74)的子台,也是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(CTBTO)建立的国际监测系统的子台(全球50个),全球地球动力学计划台网(GGP)成员,从1984年开始就参加了国际资料交换。 昆明基准地震台有测震、形变和流体三大学科,承担着前兆观测、测震观测、震相分析、全球大震速报、国际资料交换、课题研究、地震预测、大陆构造环境监测、禁核试验监测、科普宣传、会议接待等任务。2014年以后还承担了3个无人值守台(中甸台、勐腊台、富宁台)的地震观测数据分析工作。观测设备由建台时的SK光记录测震仪,发展为测震有763、SK、DK-1、DD-1长中短模拟记录测震仪,CDSN数字地震仪,CTS-1E型数字地震仪。前兆有GPHONE数字重力仪、SS-Y型伸缩仪,DSQ型水管倾斜仪、SWY-Ⅱ型水位仪、SZW-Ⅱ型水温仪。 在昆明基准地震台的基础上,顺应改革,2021年9月正式组建成监测范围更广、监测仪器更多、职能更全面的昆明地震监测中心站。 昆明地震监测中心站目前有测震、形变、流体和电磁四大学科观测仪器。管理范围为昆明市所属县(市、区)辖区和曲靖市除会泽县以外县(市、区)辖区,目前辖区内有地球物理台站21个,强震台70个,预警基准站22个,预警基本站39个,预警一般站147个,仪器设备总数约460套,是一个集监测与科研为一体的多学科、多测项的综合观测站。 进入21世纪新的地震活跃期以来,在局党组的统筹下,昆明中心站充分利用有限空间布局,积极为社会各界和公众服务,开展地震科普宣传工作。 |